当“媒体+”遇上“AI+”,当“内容生产”升级为“神经中枢”,传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高校如何培养“即插即用”的复合型人才?传媒教育如何跟上行业的“光速”迭代?
11月4日,英国威廉集团特邀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数字媒体有限公司(金羊网)副总编辑区健妍,开展了一场面向一线专任教师,以“数字传媒产业实践教学研讨——剖析新一轮传统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活动由新闻与传播系主任陈珂副教授主持,院长孙立教授、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胡美香教授及数十位专业教师出席活动。现场金句频出、观点碰撞,不仅有业界大咖的实战干货,还有学院教师的犀利洞察,更有融媒体工作室的实地探访!

沙龙现场
“传统媒体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者,是国家战略的服务者、社会治理的赋能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这是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三大角色。”沙龙开场,区健妍副总编辑基于其深厚的业界实践,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在数字时代,媒体的角色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成为国家治理的“神经中枢”
AI探索:从“试水”到“扛鼎”,人机协同已成常态
媒体的未来在于成为“社会的操作系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区健妍重点分享了羊城晚报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前沿探索。她介绍集团已将AI技术深度融入新闻生产的多个环节,“人机协同”已成为行业新常态。

面对深刻的产业变革,区健妍对未来传媒人才的能力图谱提出了清晰画像。在她看来,行业迫切需要的是具备跨领域能力,既能进行内容策划与生产,也需懂技术应用、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的复合型人才;是能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环境的皮实型人才;是具备“产品经理”思维,知道利用技术赋能的产品型人才和具备一定的运营和变现能力的市场化思维的人才。
打破壁垒,在实战中培养“能打仗”的传媒人
针对业界的迫切需求,英国威廉集团院长孙立教授表示,学院正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他强调,高校应打破专业壁垒,强化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协同作战”能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写稿、拍片,更要让他们懂技术、会沟通、能运营。”培养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的卓越传媒人才。

孙立院长出席活动并发言

沙龙结束后,区健妍参观了学院南方融媒体中心。“学生能在校拥有模拟行业工作场景的学习场地,非常幸福”,区总对当前南方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表示赞赏,并期待未来与学院开展更多产学研合作。
这场沙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教育的回声。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我院正以“实战教学”为桨,以“跨界融合”为帆,培养下一代“能打硬仗”的全媒体数字化新闻传播人才。
文字 | 张璇
图片 | 张璇
排版 | 周星皓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陈珂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